东安打造“四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相关资料图)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唐涛华 杨扬)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东安县以党群连心“五个到户”“党建引领、五联共治”乡村治理工作为抓手,以打造“邻里圈、生活圈、幸福圈、振兴圈”四圈联动,大力推行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引导村(居)民代表主动联系服务群众,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搭建“护民安” 共治共享“邻里圈”。东安县各村(社区)召开屋场会、院坝会推选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两代表一委员”等威望高、有信服力的人员担任村(居)民代表,引领群众共同参与管理村级事务,共议共商,协调化解难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每名代表联系5户至15户”的标准,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片区—居民小组—联户代表”的三级联动网络。以村(居)民代表工作室为“上传下达”的宣传阵地,开展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参与率,不断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汇聚党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等方式,有力推动“陌邻”变“睦邻”,“小村庄”变“大邻里”。把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且没有迁出户籍的村(居)民户纳入联系范围,精准摸排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计划外出时间、外出务工地点、务工类型等,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搭建矛盾纠纷、政策咨询平台,确保做到底数清晰、情况明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实现“代表联到户、户户有人联、家家有服务”。
搭建“解民忧” 便民助民“生活圈”。构建“500米服务圈”,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党建服务”。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为抓手,组织党员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知识宣传、送学上门、便民服务等活动,解决村(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发挥村(居)民代表“人员熟、关系近、情况明”的优势,变群众上访为村居民代表下访;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履职+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将其与社会治理、创卫工作、纠纷排查、政策宣讲等工作有效融合,实现“多网合一”。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采取灵活入群、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形式,开展“微心愿∙送温暖”活动,把关爱和温暖送到群众心中。今年来,全县12500余名村(居)民代表走访群众12余万人次,在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召开院落会4300余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600余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800余件。
搭建“连心桥” 筑牢群众“幸福圈”。自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以来,东安县各村(居)民代表就地就近联系服务村民,架起了一座座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各村(居)民代表深入辖区网格为各村(居)群众发放“连心卡”,使民情民意“零距离”表达,实现群众想什么、代表就反映什么。把群众所想和村民代表所为“系”在一起,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不用跑、村民代表家中找”的便利。全县6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600余名党员下沉社区、小区一线,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领为民服务项目1100余个。成立125支“周末小课堂”“能人服务队”“小区和事佬”等党群志愿服务队,参与党员人数超1万余人次。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及居民代表在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白牙市镇选聘出554名楼栋长,涵盖企事业单位党员、离退休党员、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党员等各类群体,365天为居民提供“身边式”服务,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更加精细精准。
搭建“乐民心”全域联动“振兴圈”。东安县坚持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链向二产、三产延伸,一批懂技术、有资源的村民代表自发担任起集体经济的“领跑员”。石期市镇蒋家村村民代表蒋青日结合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农家乐”带动村民就业20人,创收100万元。赵家井村村民代表陈明带领村民流转100余亩土地种烤烟和蔬菜、西瓜,利用村级电商服务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推销农副产品,让特色种植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动力。目前,东安发展农村合作社400余家,培育农机合作社47家,12000多名农民领取土地流转金和土地分红310多万元,315个村通过服务费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
石期市镇蒋家村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屋场会(蒋梓琳 摄)。
村民代表联村民 邻里事情邻里办(蒋梓琳 摄)。